順德民間“反傾銷博士”葉中平:...(南方日報報道)
日期:2004-12-31 作者:管理員
南方日報: 順德民間“反傾銷博士”葉中平:必須學會遵守游戲規則 2004-12-31 10:52:04 來源:南方日報
轉眼又到年底,美商務部訴我熨衣板傾銷案早已煙消云散。但是,回首一年以來的風風雨雨,案件的受害者之一、自學應訴反傾銷成名、被民間冠以“反傾銷博士”美譽的順德恒業集團董事長葉中平,在自己的筆記本上寫下了一大段關于反傾銷的思考。
與此前他一直在鉆研的如何應對反傾銷訴訟、具體技巧和策略等不同,葉中平最近一直在思考幾個問題:一、絕大部分中國企業在出口貿易中都是有合理盈利的,但在反傾銷案中卻有不少被判傾銷,難道這僅僅是媒體和學術界常說的政治產物?反傾銷是否已被部分中國人“泛政治化”?二、在涉及中國的反傾銷案中,中國人和原訴人常常都覺得自己有理,錯在對方,究竟兩者之間除了利益紛爭,是否還存在觀念和認識上的差異?三、中國企業除了具體的應訴技巧,應具備哪些避免反傾銷的戰略意識?
“中國企業應該有限聯合”
“在出口企業之中,一個自由主義經濟學的觀點大行其道,就是認為產品輸向同一市場的企業不應聯合,否則會導致壟斷的發生。”葉中平說,“這種想法不全對。”葉中平認為,出口企業在價格上的協商的確會導致壟斷的出現,但是中國的出口企業首先需要的是信息的共享和總輸出量的控制。
反傾銷訴訟通常針對的是某國生產某產品的同一行業,而且這一行業中往往會有大批企業不能得到實地核查、享受單獨稅率的機會,只有在這一行業中出口對方國家規模較大的企業才有機會享受單獨稅率。也就是說,其它企業的稅率是由少數大企業的稅率決定或影響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所以,作為出口量大的企業,如果對反傾銷知識不了解,則肯定是全行業之禍首。由此可見,如果行業中某家企業知悉國外將其產品列為出口監控的消息,或者知悉同行企業操作不當,應該馬上知會所有同行,否則同行的閉塞和錯誤,同樣可能葬送自己。
另外,行業內部也應該有對出口價格的協商機制。“誘發反傾銷的往往是某行業出口外國某市場的產品量一直增大,或者瞬間膨脹,而價格在下降。”葉中平分析已知的案例,認為往往有兩種原因會導致此種情況:一、大企業企圖通過降價清理競爭對手;二、沒有其它優勢的小企業希望通過價格戰略突圍。“這兩種情況都是很危險的,很可能馬上導致反傾銷訴訟。企業打價格戰必須慢慢來,不能一下變動太大,否則相當危險。”葉中平說,外國企業對中國企業的總體看法就是中國企業是在非市場經濟體制下運作的,所以本身就占了不少便宜,比如部分企業可能得到政府補貼,土地價格可能是優惠價,人民幣長期堅持不升值,不與國際貨幣全面接軌等等。一旦中國企業再啟動價格戰略,法律戰就會一觸即發。
重資產結構危機四伏
“現在順德乃至廣東不少做大的出口制造企業為了打價格戰,都會通過自設一定規模的子工廠來降低成本。有的家電企業,連那些不太關鍵、技術含量很低的配件都要自己生產,形成了獨特的重資產結構。”葉中平分析,這在反傾銷案件中可能是很不利的。
葉中平分析,有的出口量大的企業,雖然部分部件采取更便宜的國際采購,但卻會戰略性地購置一些平時不使用的關鍵部件的生產線,但在反傾銷案件中,這些部分也可能會計算到企業的成本中去,增加了認定“傾銷”的可能。
“更大的問題是,自身擁有的產業鏈越長,被對方律師攻擊的點可能就越多。”葉中平說,反傾銷多少是個邏輯游戲,涉及的事實數量越大,企業提供的數據信息就越可能出現互相矛盾的地方。另外,中國是美國和歐盟認定的非市場經濟國家,原材料成本須到別國參照,所以一家企業的生產要素太多,應訴方很難把握,參照國哪一種原材料的價格高于中國,哪一種低于中國,成本計算中的誤差就越大。
“一旦被認定傾銷,重資產結構的廠家危機就太大了,因為如果終端產品要轉型,那所有子工廠都要轉型,成本壓力過高。當然,這種結構也會帶來產業轉移時的不便。”
及早培養戰略眼光
“專家們常常會說政府和企業應該建立反傾銷預警機制,這是對的,但是企業應該如何建立這種機制呢?具體應該做些什么?”葉中平認為,有幾項工作,中國的出口企業應該考慮去做:
一是走訪出口市場的生產企業,了解他們的產量、工人數量、價格等情況,了解自己的產品降價或增加投放是否會影響這些工廠的經營。如果會,企業應該著手與當地的行業協會、重要企業協商,通過多種方式鞏固雙方的關系。情況嚴重時,大型企業就應該考慮把自己的產品放在該國深加工,甚至是收購國外企業,徹底擺脫反傾銷法的約束。
二是對于那些在當地并無生產競爭者的行業,中國企業家應該注意出口地有無突然出現的該類小型企業。因為這往往是美國一些采購企業或其它利益分配者純粹為了起訴而臨時成立的企業。
三是了解本國本行業最新的出口數量,如果存在銷量猛增、價格一跌再跌的情況,應該緊急召集行業商會進行協商。
四是通過國外的律師事務所,及時了解哪些產品已被當地的商務部或其他經濟部門監控,因為監控往往就是起訴的前奏,是對方積累證據的階段。及早知道這種消息,有可能猜測出本行業被調查的涉案期是什么時候,可以有針對性地加強這一時期的財務賬目管理,或加工出口量來爭取實地核查、享受獨立稅率的機會。 崔旭明
背 景
今年6月18日,擾攘已久的美商務部訴我熨衣板傾銷案終于告一段落,美國商務部作出終裁:中國應訴企業除一家外,其它均被判50%以上的高反傾銷稅率,這批企業生產的金屬面板金屬支架立式熨衣板可能全部退出美國市場。
雖然案件告一段落,但媒體對這一事件的關注剛剛開始。由于該事件情節復雜,涉及一家中國企業利用反傾銷規則與同行競爭的問題,中央電視臺、《南方日報》、《廣州日報》等媒體紛紛進行了大篇幅報道。這批報道除了關注案件本身,也對案件中的一位傳奇人物——涉案企業之一的順德恒業集團董事長葉中平給予了較多關注。《南方日報》曾以《董事長走上求知路》為題對這位經過向技術官員、律師和專家多方學習,結合多年辦廠實務操作知識,從對反傾銷一無所知到成為反傾銷實務操作專家的企業家,進行了報道。
隨著事情的發展,葉中平這位研究過應訴美國反傾銷案詳細程序、問卷填寫技巧、應對實地核查技巧以及大批案例的企業家,開始擁有另一重身份——廣東一批遭遇或即將遭遇反傾銷訴訟企業的技術顧問、反傾銷知識和技巧的布道者。
因初期行業缺乏準備而在自己的官司中敗北的葉中平,也開始干起跟自己生意不相干的事情來:他找來媒體,將自己研究的心得無償地告訴他們,希望媒體能夠將他的發現公諸于眾;他提醒相熟的出口企業,小心反傾銷,并為他們評估被起訴的幾率和防范措施;他甚至通過自己的律師為其他企業作咨詢……
沒有多久,葉中平這個名字在順德乃至佛山的出口企業中越來越響。很多企業一遇到相關問題,首先想到的不是找律師、學者,而是想到找葉中平。因為他鍥而不舍的態度,有人形容他是“反傾銷斗士”;由于他在這一領域的獨特見解和主張,有人稱他是“反傾銷領域的思想家”;他到處講課,有人又稱他“反傾銷博士”。有企業家說,葉中平實際掌握的反傾銷知識已經比國內大部分大專院校的一般國際經濟法教授更詳細更深入。
今年下半年,順德區勒流鎮政府甚至組織鎮內的出口企業,專門聽葉中平講授反傾銷知識。11月,南方日報社主辦了“廣東(順德)首屆反傾銷論壇”,從國家商務部、清華大學等機構請來了一流的專家學者講課,也沒有忘記把葉中平這個本地專家請來。論壇臺上,他居然能與長年研究反傾銷問題的資深專家展開討論,而且被一些專家尊為“廣東反傾銷第一人”。論壇一結束,大批媒體記者馬上將他團團圍住,頓時又使他再次成為新聞焦點人物。
責任編輯:范海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