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葉談外貿:出口調控力度將加大(轉自民營經濟報)
日期:2005-06-14 作者:管理員
日前,中央政治局成員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集體學習國際貿易新特點,并組織專家學者進行專門的研究討論。這樣的重視程度說明國際貿易形勢的變化非常大,并將對我國產生重大的影響。
近段時間,出口稅率跌宕起伏,一些出口企業的老板眼花繚亂。隨著中美紡織品貿易摩擦升級,國家也相繼出臺一系列政策予以應對。國家的政策著眼于長期利益與綜合利益的最大化,出口型中小企業有可能在新政策下得到意想不到的機遇,也有可能暫時受到意外的損失,這是長遠利益和短期利益相沖突的必然結果。這就對民企提出了如何應對出口新環境的問題。
筆者根據以往的外貿經驗,結合近期的一些情況分析得出一些看法,這里提出來希望能對民企老板了解及應對今天國際貿易的新趨勢有所幫助。
從1980年代中期國家實行出口退稅政策以來,“出口創匯”這個原則一直指導國家制定宏觀的經濟政策。筆者第一次申請出口退稅是1987年,當時按產品來分退稅率的,有些產品的退稅率高達50%。當時還有“出口創匯”的補貼。這些政策使得出口企業快速成長。2004年我國出口額超過5000億美元,成為全世界第三的出口國;出口退稅平均每美元退0.84元人民幣,約占貨價的10%,去年已退稅約4200億元人民幣。
在全球一體化背景下,國際貿易摩擦是一種正常現象,也對人民幣升值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國家的應對方法有些是可預計的。如實行大部分降低、有些產品反而提高出口退稅的措施來調整出口產品的結構,優化產業結構,舒緩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及減少貿易摩擦。這段時間國家也一直在用此方法來進行調控,筆者估計在今年內會加大使用此手段的力度。
作為民企老板,這些信息就告訴你,昨天那條低成本,低價格的路將要行不通了。
從和諧社會的角度來講,社會逐步要求企業多花一些資源在員工的勞動保障與福利上,同時要以最少的資源,生產更高價值的產品,使自然的資源發揮更大的效益,并注重環保,這也是人與自然的和諧。這些都說明提升出口產品的附加值,以質取勝,才是今后發展之路。
(日京/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