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葉談外貿:“行街”、“阿積”、營銷員 (摘自民營經濟報)
日期:2005-10-10 作者:管理員
老葉談外貿:“行街”、“阿積”、營銷員 |
金羊網 2005-10-10 10:15:52 |
■廣東寶麗雅公司 葉中平
十一長假期間,筆者把一些平時因太忙而沒來得及看又認為要看的舊報紙拿出來閱覽?!睹駹I經濟報》今年8月15日《天下》周刊“熱血商魂”特刊介紹60年前中國工商界抗日的故事,其中一個人物是粵海船運公司的創辦人梁墨緣。文中講道:“宣統二年(1910年)梁墨緣到廣東三水縣一家布店當雜工,他精明能干,不久便得到老板的賞識,升為‘行街’(業務員),并由此結識了不少商人。1928年,梁墨緣一躍成為廣東商船公會副會長,擁有內河船50余艘”??峙铝耗壱矝]想到,“行街”出身的他會取得這樣的成就吧?!靶薪帧笔墙夥乓郧皬V東一帶獨有的稱呼,我想這跟廣州十三行的貿易興旺有關吧。而始于清初的廣州十三行,作為中國18、19世紀唯一的官方特許海外貿易經營機構,其對外貿易達到了歷史頂峰。有商品供應,就要有商品推廣員工作,靠“腳力”走街串巷拉買賣的隊伍極大的促進了當時經濟的發展,梁墨緣正是在這個大背景下,依靠自己的勤勞、精明迅速的踏上了創業征途。
清皇朝滅亡后,中國政局一直都不穩定,軍閥混戰致使國力迅速下降,民不聊生,此時的“行街”隊伍發展空間有限。解放后的計劃經濟時代,“行街”在統購統銷的分配方式下也無用武之地。
在改革開放大潮迅速席卷全國下,業務員的隊伍也迅速恢復并發展壯大,商品經濟聲勢浩大地在神州大地上蔓延開來。記得當時香港電視劇《香港八二》正在熱播,里面的一個重要的配角———陳積,是一個業務員的角色。之后“阿積”幾乎家喻戶曉。廣東地區此時生產及進口商品開始興旺,因為地理位置的關系,“阿積”就成為了當時業務員的代稱,筆者也是在此時期進入業務員行列的。這個時代的業務員沿襲了傳統的勤勞與誠信,卻缺少了一些專業與技巧。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阿積”這個地道的廣東文化在北移的過程中漸漸轉變為“業務員”并成為被國人廣為接受的稱呼。業務員這個行業越來越成熟,各地的經濟也大跨步的前進。與以前相比,業務員不僅僅有了數量上的變化,更有了質的提升。專業、主動被他們靈活的運用到實際的商業活動中。
1990年代電腦的普及,互聯網的廣泛運用,大量的外國資訊被消化吸收,“營銷人員”這個稱呼也應運而生,漸漸有了取代“業務員”的趨勢。有關營銷的理論更是被人們所津津樂道,敏銳的銷售意識和優質的服務理念成為營銷人員必備的法寶,中國的經濟也在這個階段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據報道僅中國人壽的營銷人員就達到了66萬人,中國人壽也在2005年再次入選全球500強企業。
21世紀的腳步已經邁向國際化,也誕生了“外貿營銷人員”這個稱呼,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潮面前,對新一代“外貿行街”的素質要求就更高了。
《民營經濟報》(2005年10月10日 天下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