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成本•就業問題
日期:2008-10-17 作者:管理員
本文2008年08月25日豋于 珠江商報 作者:葉中平
增加的成本與提升的銷售價中的差額,是正數還是負數?為負數的話,企業的主要措施就只能減少生產,使企業減少虧本,若堅持一段時間,還是持續虧本,并看不到改善的希望,關門結業就是最佳的選擇。
香港作為一個市場經濟的長期實踐者,市場經濟的基本教義是深入到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對經濟的重要性的理解是深刻的。我對本月初香港會考公告的十優狀元的入讀大學志愿選科進行了統計,發現:十優的狀元為15位,有志讀經濟類專業的7位,占狀元人數近一半,這未計算4位未公布志愿的。而據《1999~2007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統計,1999至2007年以來,入讀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文科人數占全國省級高考文科狀元總數的比例超過1/4,今年更占到1/3,北大光華是經濟類專業,如一般大學的商學院。從這些數據可知經濟熱度是多么的高啊!
而事實上在國內大家都關心經濟的狀況。我想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大家都受到通貨膨脹的影響,家庭主婦感受到物價的快速上升,開車一族感受到油價的上升,做企業的就一定知米價貴了,因為成本上升得太快了。今天的商品升價是影響民生最大的因素,所以大家都關心經濟,關心與經濟有關的政策,這樣大家都會或多或少地學習到一些經濟學的術語,也能開口閉口講上幾個。
作為經濟學術語,大家都親身感受到的是“通貨膨脹”。關于通脹,首先體現的是銀紙的縮水,即上月還是8元一斤的豬肉,本月變10元;上月4.80元一升的汽油,現要6.06元。通脹之下一般人要求就是要增加收入,使生活質量得到保障,而不少人還不知道這通脹已對你的銀行存款是最大的侵蝕,利息率減去通脹率(CPI),為正數時還是問題不大,若為負數,就證明你的存款在貶值了。
通脹下,員工就要求增加工資,最近的情況有香港多間飲品公司爆發罷工潮,這些負責每天送飲料的運輸工人與司機要求資方增加工資,而這罷工潮的起因是勞方認為:在現時香港社會的通脹壓力下,薪金追不上物價的升幅,工人的承受能力已到達極點,所以必須要提高工資。從工人的角度看,這也是對的。但凡事是不應只從一個角度來看的,若從資方的角度看,現時的通脹使生產的成本大升,但產品的價格又上升了多少呢?增加的成本與提升的銷售價中的差額,是正數還是負數?為負數的話,企業的主要措施就只能減少生產,使企業減少虧本,若堅持一段時間,還是持續虧本,并看不到改善的希望,關門結業就是最佳的選擇。我認為這就是剛由國家發改委公告的多達6.7萬家擁有一定規模的中小企業于上半年倒閉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企業的倒閉,也就是這些企業的員工失業,這6.7萬家企業的所有員工就要加入再找新工作的行列,即由上班收工資,變為花錢找工作。由于大環境的影響,有比6.7萬家企業還多的,還未關門的企業在減少生產,也就是裁減工人,這樣找工作就是更多人的任務了,這樣找工作變為一件大難事,于是乎就出現了由通脹到失業。
有感于此,我從四月開始就講出了觀點,由于國內出口中小企業承擔了社會就業的職能,而近一年來多種不利這些企業生存的因素疊加在一起同時壓向他們,使其已不能生存下去,其關門的結果就是把大量的原來就業人口拋向社會,就形成了影響社會穩定的壓力,這就是政治與經濟的問題了。所以就有建議政府出手救中小企業的要求了。今天我們看到了上月25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正式拍板并宣布宏觀調控要“一保一控”,保的是經濟平穩和較快的發展,因為大量的企業關門、倒閉、停產,經濟就快速下滑,失業人口就大增。而“一控”是控制物價過快上漲。這“一保一控”和之前的“雙防”(防止經濟過熱,防止通脹),已不一樣了。這“一保”在先,因為中央認為經濟下滑的風險已超過通脹了,這樣就要保就業了,然而經濟發展才能增加就業,這就有針對中小企業面對的困難出臺的政策,因為幫助了中小企業,就是幫助解決社會就業這個大問題,這是社會和諧的基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