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共建科技園 順德能否分杯羹?
日期:2017-02-14 作者:管理員
在不久前的廣東省“兩會”和佛山市“兩會”期間,佛山市委書記魯毅在多個場合提及廣佛將攜手打造超級城市。在我看來,這表明廣佛同城經過八年多時間的醞釀與深化,如今再次邁上了新臺階,由“廣佛同城”向“廣佛同心”轉變。
實際上,廣佛同城早已不是新鮮話題,我也一直在關注兩地的同城化進程。早在2010年,在順德大良2011-2016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專家評審會上,我就提出順德應將自身定位為一個以華南——廣州為中心的大都市群中的衛星城。
為什么會得出這一結論?首先從歷史進程上看,順德與廣州的交往與互動已有幾百年歷史。近代以來,廣州與順德之間就有“前店后廠”的講法,前店是廣州的十三行,后廠的絲綢生產于順德。而歷史上的南番順(指:南海、番禺、順德),更是廣府文化的核心區。
到改革開放初期,“星期六工程師”興起。廣州的工程師們利用周末時間來順德指導生產,解決問題。如今在美的集團內還能看到描繪這一場景的雕像。
到了上世紀80年代中期,順德辦起了“三來一補”等外商投資企業,引進了現代化管理模式及海外銷售經驗。此后近三十年,順德學習港澳的模式,對內提升水平,對外展開走向全球的營銷,以此提升制造業的發展水平。
近年來,順德正處于產業轉型升級階段。參照芝加哥、法蘭克福、大阪等世界知名工業大市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處于這一階段的順德對人才的需求應由藍領工人往更高層次晉升。因此,我當時提議順德應利用毗鄰廣州這一華南最大都市群核心區的天然優勢,打造廣州衛星城,引入人才資源。
現在看來,我的想法與順德區委區政府不謀而合。隨著廣州地鐵7號線西延順德,不久前順德提出要打造廣州大學城衛星城。雖然提出的時間點不同,但順德的這一舉動表明,順德要繼續發展,就必須打破行政區域壁壘,主動與廣州進行更深入、更廣泛的對接,這也是大勢所趨。
同樣是區域合作,還有一座城市不能忽略,那就是深圳。
最近我留意到一條新聞:香港特區政府與深圳市政府簽署備忘錄,在落馬洲河套地區聯合發展“深港創新及科技園”。如果這一項目真正得以落實,那么順德應盡早主動對接,尋求合作。
為什么這么說?我們可以參考英國劍橋的案例。去年11月,我曾到劍橋走訪,發現當地建設了一個研究院區,里面坐落著各類研究機構。
據了解,這種模式正是參考了美國硅谷,即把高??蒲性核c企業結合。其中,科研機構進行前沿技術的研究與開發,而企業則專注技術成果轉化,將研發產品與市場對接。當前,幾家大型醫藥企業就將科研資源與市場進行了很好的對接,推動了醫藥產業的研發走在世界前沿。
此次,深圳與香港的合作也遵循了這樣的模式。香港有很強的科研基礎,幾所高校躋身世界大學排名前列。然而,香港的產業結構導致它缺乏前沿技術轉化的土壤,這也為香港深圳“牽手”提供了動力與空間。
我認為,一旦“深港創新及科技園”落地,將發揮出較強的“虹吸效應”,吸引世界級的科研人才、團隊入駐園區。屆時,該園區的輻射范圍將超出深港兩地,輻射整個廣東。在此背景下,順德應及早謀求對接,從中分一杯羹。
可喜的是,順德早已看到機遇。我留意到,去年底順德已在深圳舉辦了一場城市路演活動,謀求與深圳進行系統性對接。
被稱為國內“創客第一人”的李大維曾說過,在互聯網時代,一個新的產品創意首先會通過眾籌獲得第一撥消費者的認同,而后尋找工廠將其落實成產品。
目前,智能家居發展勢頭強勁。相信憑借深圳的創新要素資源與順德雄厚的家具、家居、家電產業基礎,未來兩地在智能家居等領域的合作前景廣闊。
放眼當下,順德應如何著手發力?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首先,深圳已經聚集了大量風投基金,為新興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資本支撐。因此,順德可著力與深圳的風投基金進行對接,推動本土創新創業。
其次,順德應繼續發揚自身產業優勢,為創新型人才、團隊提供培育土壤,讓他們在順德進行技術成果轉化,為本土傳統產業轉型注入新活力。
此外,順德可密切關注“深港創新及科技園”這一項目的發展,盡早明確自身需求,主動與園區內高??蒲袡C構進行對接,搶抓發展先機。
(作者系廣東寶麗雅實業發展公司董事長、順德工商聯副主席、順德區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