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順德新城建成中產安樂窩
日期:2009-04-23 作者:管理員
葉中平 2009-4-22
五個方案,各有各的精彩。昨天,順德新城發展概念規劃方案公開征求市民意見,我認為,這一做法首先是對順德市民的幸福指數的提升有幫助的,讓市民對城市的未來更有參與感,有了參與感,責任感自然隨之而來。
方案公布的第二天,我參加了順德政協舉辦的對這方案的征詢意見會議,感受了這五個方案的魅力。聽完方案,發現五者都有兩個相同點,就是圍繞廣珠軌道交通設于新城區內的兩個站,以及順德水鄉文化展開規劃。
對這兩點,我可算是再認同不過了。我當時就提出,認為順德新城區應突出定位在“住”字上。一個以順德水鄉風情為背景,以順德美食為依托的,是順德人、南海人、禪城人、廣州人、番禺人向往的“家”的地方。
而這一理念,則是源自多年前的一次經歷。那晚,我在英國倫敦參加一群中國留學生的活動后,深夜由朋友開車,專門從南向北行貫穿了整個倫敦市,再向伯明翰進發,這一旅程使我感受到了倫敦的城市功能分布,家”的理念實是重心的重心。
今天的順德,若要說有商業中心,那便是二個,大良與容桂。而樂從與龍江、陳村就多去禪城的消費。要知道,順德的戶籍人口不多,外來人口的購買力不強,聚居工業區附近,所以中心城區人流不足。看看我們的商場、專賣店、咖啡廳種類稀少就可知道。在商家眼中,順德并沒有足夠的消費人群,支撐第三產業發展;順德經濟發達,但是樓價卻遠低于禪城、南海,同樣是因為我們缺少購買公寓的中產消費者;就連出租車司機都會埋怨,生意不好做,富人自己駕車,打工者就近上班,要打車的人當然少了。所以根本到底,中產消費者不足,是順德城市化的大問題!
而我強調“家”的概念,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吸引大批有這類消費力的人士聚居。當一個完整的,有足夠中產人士聚居的社區群形成了,整個第三產業水平及文化環境提升就相對容易了。這就是這個把順德新區40多平方公里定位為白領中產理想居住地的經濟上的考量。
而要實現這這一理想,軌道交通與現代路網是交通前提,水鄉的風情,則可為中產消費者提供別的城市沒有的優美而寧靜環境,“食”更是順德無可替代的競爭力了,這樣“家”的感覺,不就出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