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葉談外貿:行業協會必須“帶牙齒”(轉自民營經濟報)
日期:2005-06-20 作者:管理員
(以下為電子版)
老葉談外貿:行業協會必須“帶牙齒”
葉中平 2005-06-20 11:04:46 |
筆者參加了6月11日在佛山舉行的中國(佛山)反傾銷論壇,感觸良多。福建泉州樹脂工藝品商會,由行會制定樹脂工藝品最低指導價,實行行業自律;聯合采購樹脂原料,增加還價能力,使會員原料成本下降,競爭力加強;會員之間進行急訂單的代工。這些都是在去年石油價暴漲使樹脂這類石油副產品價格大升,樹脂作為圣誕禮品出口訂單去年下降三成以上的情況下,樹脂主產地泉州的行業協會作用大大加強的結果。 筆者在論壇上向龍永圖提問:“當年在中國加入WTO談判中,接受在2008年底前中國紡織品出口以7.5%為增長上限的協議,這個數字為什么不是9.5%或者6.5%呢?”龍永圖回答:“這個數字是多少其實沒有多大區別,實質性的問題是中國的紡織品配額取消后不要出現短時間爆炸性增長。”同時,他在會上指出:“我們的行業協會一定得是‘帶牙齒’的行業協會。” 去年4月在北京潘家園,中國輕工總商會召開關于美國對我國熨衣板反傾銷事件的行業協調、聯合應對會。經歷多次美國反傾銷,廣東寶麗雅公司認為行業必須聯合,并提出及發起成立在中國輕工總商會領導下的全國熨衣板行業協會,以建立一個全國行業溝通的平臺,但由于只有我公司一家企業到會,此事也只能待字閨中。經過一場風暴,熨衣板行業也末能從同行是冤家的心態中解放出來。 的確,如何組建全國性的、以細類產品為分類的行業分會,并使行業協會有“牙力”,是個值得深入討論的問題,這也是應對當前國際貿易新特點的一個有力措施。 中歐紡織品貿易摩擦通過談判剛得到緩和,中歐的鞋貿易摩擦已火光四起,而中美紡織品糾紛還對峙著。形成這樣的局面,有不少原因是由“內因”造成的。國內一些出口企業老板為了獲得訂單,在業內互相傾軋,瘋狂出口,造成無序競爭的局面,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引起國外進行特保、反傾銷調查等貿易摩擦。 但是更深一層的原因,筆者覺得,還是在于我們發展市場經濟時間太短,接受國際競爭洗禮還不夠。市場競爭的意識還停留在最初階段,一時還不能接受“大我不在,小我何存”的觀念,在實際進行出口貿易操作時,往往忽視WTO的相關規則,只顧考慮自己企業的眼前利益,完全忽視了行業的利益。筆者認為,這是我們融入國際貿易中必然會經歷的一個階段。如能使更多企業老板明白“覆巢之下豈有完卵”的道理,就能縮短學習的歷程,減小付出的代價。 日前,中國與歐盟達成《備忘錄》,使十類紡織品出口有章可循,意味著中國實行自動配額制。據說國家商務部正在制定出口配額劃分的具體細則,但筆者認為,這些事情都應由相關的行業協會來具體操作,這樣會更符合WTO規則和國際慣例。如果仍由政府部門著手處理,很容易造成不公平的競爭,也有違WTO精神。現在中國的行業協會成立時間尚短,行業協會內企業生產產品范圍太大,對行業的影響力不足,從政府手中接管的功能太少,壓縮了行業協會發揮作用的空間,不能真正發揮其作用。 日本企業聯合對外,這一點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歐美國家最早的反傾銷法規至今有近200年的歷史了,而我們發展市場經濟只有20多年。我們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相信假以時日我們的行業協會也能發揮其應有作用。
(侯穎/編制) 摘錄《民營經濟報》2005年6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