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葉談外貿:外貿服務公司成長的土壤(摘自民營經濟報)
日期:2005-10-24 作者:管理員
老葉談外貿:外貿服務公司成長的土壤 |
金羊網 2005-10-24 11:14:41 |
■廣東寶麗雅公司 葉中平
10月10日的民營經濟報《天下》周刊封面故事刊登了一篇題為《質量殺價騙倒廣東電氣商》的文章,筆者認為這篇文章背后隱藏著這樣的一個重要信息:外貿人才緊缺是阻礙企業國際化的重要原因。
無獨有偶,《新聞晨報》不久前也以《上海:外貿人才三類人員緊俏》一文報道了上海遭遇人才瓶頸的現狀。在筆者周圍同樣也有這樣的事情發生,甚至于在筆者當初涉足外貿領域時也被這個問題所困擾,現在,這個問題越發嚴重了———已經不是某個地區、某個行業、某家企業缺少專業的外貿人才。因為能承擔企業國際化的優秀外貿人才并非以前的“行街”“阿積”這樣簡單。
要解決這個問題,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聘請專業的外貿人才,但是什么樣的人才才是專業的外貿人才呢?是不是會外語懂銷售就能做海外業務員?是不是有報關證就能成為專業的報關員?是不是會外語并讀過信用證(L/C)課程就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外貿單證員呢?
多年的外貿經驗告訴我,一個真正的外貿營銷人才不僅要會外語、精通專業的外貿知識,性格外向,更要有廣博的知識面、如饑似渴的求知欲,而且必須具備主動積極的工作態度、良好的誠信品質。而長期的實踐經驗的積累是優秀的前提。
再來分析一下《質量殺價騙倒廣東電氣商》的故事,為什么客戶可以提走部分貨而不付款,廠家要求退貨又不行呢?文中介紹是由信用證作為付款方式的,出現這些情況一定是信用證中對供應企業的保障上出了問題。韓國是個法制國家,它不像非洲及南美某些小國不講法,在那里客戶可與船公司勾結,把貨騙去而不用承兌或支付銀行貨款。
由于國際貿易中的運費、碼頭費及貨柜超期占用費這些都可能會高出貨價,這個案子結束時,可能會出現貨物退回,但貨物的價格會小于上述的費用的情況。
目前部分企業領導人不愿聘請外貿人才,或者聘請了外貿人才之后又不愿重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是“外人”,這樣一來授權與監控就成為擺在企業領導人面前的難題。順德就出現過外貿業務人員把自己所服務工廠的客戶與訂單,全搬到另一個工廠的官司,這些都對企業的國際化制造了障礙。
對于大多數中小企業來講,配備各種各樣的專業外貿人員是不切實際的。筆者認為隨著社會分工的細化,今后外貿服務公司的生存成長空間更大。他們與生產型的中小企業緊密合作,在國際化中承擔不同的責任,從而達到資源更有效的利用,企業的風險也得到控制,這就是現在外貿服務公司成長的土壤,深信此類公司將迅速成長。
摘自《民營經濟報》(2005年10月25日 天下周刊)